|
《精神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43A03C 学分数:1.5
周学时:8 总学时:29
学时分配:理论22 / 见习7 开课学期:3.2
开课学院:医学院
英文名称:Psychiatry
适用专业: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平台课
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程、诊断学
网络课程地址:APP“人卫图书增值”或登录zengzhi.ipmh.com
课程负责人:
所属基层学术组织:
二、课程简介
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各科医生是否具有足够的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基本知识与技能日益显得重要,因此精神病学教学是整个临床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常见精神障碍如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强迫性障碍、人格障碍、儿童期精神障碍等的病因、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
通过参加精神病学课程的学习,医学生应能充分认识学习精神病学的重要意义,了解正常与异常精神活动的区分原则;熟悉精神疾病病史采集与精神检查技术;掌握常见精神症状的特征与临床意义,掌握临床常见精神与行为障碍的诊断处理;掌握各类精神药物的适应症以及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熟悉常见副反应与处理。通过教学重视心身整体观点,关注精神卫生,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把现代精神病学的理论观点与技能灵活运用于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学生将来在综合医院、儿保、社区全科医学工作中识别、筛查精神疾病的能力。
四、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0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22学时,实验7学时。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板书和讲授进行课堂教学。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上注意引入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和课外自学围绕各章教学重点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实验由带教师负责实验(见习)指导;教学形式包括见习相关疾病理论讲解、现场指导、观看录像、案例分析与讨论等。
内容 | 理论学时数 | 实践学时数 |
绪论 | 1 | 病史采集及精神检查 (观看录像) 2 |
精神障碍症状学 | 2 | |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 1 | |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神经认知障碍 躯体疾病所致神经认知障碍 | 1 |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神经认知障碍 2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障碍 | 1 | |
精神分裂症及其妄想性精神障碍 | 4 | 精神分裂症 2 |
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 4 | 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2 |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 强迫及相关障碍 分离障碍 躯体忧虑障碍及疑病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摄食及排泄障碍 睡眠-觉醒障碍 | 4 | |
人格障碍及相关行为障碍 神经发育障碍 | 2 | |
精神科急诊及危机干预 躯体治疗 心理治疗 | 2 | |
合计 | 22 | 8 |
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精神病学及精神障碍的概念
(二)熟悉精神病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精神病学的病因学
(三)了解精神病学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精神障碍的概念
(二)详细讲解社会、心理、生物学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关系,特别是神经生物学在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等方面的进展
(三)一般介绍精神病学相关学科及精神病学发展前景
第二章 精神障碍症状学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种精神症状的基本概念
(二)熟悉常见精神疾病综合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种精神症状的基本概念
(二)详细介绍精神症状的识别、鉴别及临床意义
(三)一般介绍各种精神疾病综合征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理论与录像观看)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精神障碍病史的采集过程
(二)、熟悉精神状况检查的基本过程
(三)、掌握精神疾病的诊断思路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讲解精神疾病病史采集过程
(二)、结合录像,详细讲解精神状况检查的基本过程
(三)、重点讲解精神疾病的诊断思维,十字交叉诊断思路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精神疾病的分类原则
(二)、了解国内外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三)、掌握精神疾病的常见类别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精神疾病的分类原则
(二)重点讲解精神疾病的常见类别,诊断标准的意义
(三)一般讲解几大诊断分类系统及其差别
第五章 神经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神经认知障碍基本概念、范围,重点是谵妄、遗忘综合征、痴呆等临床表现
(二)、掌握与神经认知障碍有关的常见脑部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三)、了解与神经认知障碍有关的其他脑部疾病,如颅脑感染、外伤、肿瘤等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神经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四)、掌握常见躯体疾病所致神经认知障碍的诊断治疗原则
(五)、了解与神经认知障碍有关其他躯体疾病,如躯体感染、内分泌障碍、结缔组织疾病、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神经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 详细介绍谵妄、遗忘综合征、痴呆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原则
(二) 重点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 重点介绍躯体疾病所致神经认知障碍的诊断治疗原则
(四) 一般介绍与神经认知障碍有关的其他脑器质疾病及躯体疾病的诊断治疗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及戒断状态的概念
(二)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相关因素
(三)掌握阿片类物质、镇静催眠及抗焦虑药、中枢神经兴奋剂、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四)熟悉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介绍精神活性物质及其相关概念
(二)一般介绍精神活性物资滥用的遗传、社会心理等因素
(三)重点介绍掌握阿片类物质、镇静催眠及抗焦虑药、中枢神经兴奋剂、酒精等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急性中毒症状、戒断症状及慢性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措施
(四)一般介绍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表现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特征
(二)熟悉精神分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掌握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四)熟悉分裂情感性障碍、妄想性障碍及急性短暂性精神病障碍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内容
(一)一般介绍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特征
(二)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重点讲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四)详细介绍分裂情感性障碍、妄想性障碍及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八章 抑郁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掌握抑郁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评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熟悉抑郁症的临床分型、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 一般介绍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 重点讲解抑郁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评估、诊断、鉴别诊断
(三) 详细介绍抑郁障碍的个体化治疗原则、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
第九章 双相及相关障碍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掌握双相障碍的概念,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熟悉双相障碍的临床分型、病程和预后、治疗与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 一般介绍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 重点讲解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及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三) 详细介绍双相障碍的临床分型、病程和预后、、治疗与预防
第十章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二)熟悉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二)详细介绍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惧障碍、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
(三)一般介绍特殊恐惧障碍、分离性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第十一章 强迫及相关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熟悉 躯体变形障碍及其他强迫相关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强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详细介绍 强迫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
(三)一般介绍躯体变形障碍及其他强迫相关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
第十二章 分离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分离障碍的临床分类及临床特征
(二)熟悉 分离障碍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的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分离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详细介绍 分离障碍的临床分类及其临床特征
(三)一般介绍分离障碍主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第十三章 躯体忧虑障碍及疑病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 躯体忧虑障碍及疑病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二)熟悉 躯体忧虑障碍及疑病障碍病因、发病机制、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躯体忧虑障碍及疑病障碍的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二)一般介绍躯体忧虑障碍及疑病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四章 应激相关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类型,创伤后应激障碍及适应障碍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二)熟悉应激相关障碍各类型的处理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创伤后应激障碍及适应障碍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二)一般介绍应激相关障碍各临床类型及其处理原则
第十五章 摄食与排泄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及暴食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二)熟悉摄食与排泄障碍的概念,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及暴食障碍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及暴食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二)一般介绍摄食与排泄障碍的概念,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及暴食障碍的治疗原则
第十六章 睡眠-觉醒障碍(自学)
一、 目的要求
(一)了解常见睡眠-觉醒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熟悉常见睡眠-觉醒障碍的治疗方法
第十七章 人格障碍及相关行为障碍(自学)
一、 目的要求
(一)掌握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
(二)了解人格障碍的基本概念,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二)熟悉人格障碍的病因、治疗、预后
第十八章 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自学)
一、 目的要求
(一)掌握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概念
(二)了解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及其特点
(二)熟悉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病因、治疗
第十九章 神经发育障碍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发育障碍的概念,临床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类型及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二)熟悉临床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的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神经发育障碍的概念,智力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抽动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二)一般介绍智力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抽动障碍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
第二十章 精神科急诊及危机干预(自学)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精神科急诊的评估及处理原则
(二)了解自杀的危险因素、评估原则以及如何进行自杀预防
(二)熟悉冲动行为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基本内容,危机干预的步骤和方法
第二十一章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自学)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内容
(二)了解综合性医院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三)熟悉综合性医院中需要精神科会诊的主要精神症状
第二十二章 躯体治疗(自学)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常用精神障碍治疗的药物类别;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焦虑药物的使用原则,适应症与禁忌症,常见药物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
(二)了解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心境稳定剂及抗焦虑药物的作用机制
(三)熟悉电抽搐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第二十二章 躯体治疗(自学)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心理治疗的概念、由来和发展以及基本分类方法
(二)熟悉几种常见的心理治疗基本理论
(三)熟悉建立和维持治疗关系的技术,主要的干预策略及其适应症
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 | 成绩比重(%) |
理论考试 | 70 |
见习及平时 | 30 |
合计 | 100 |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类别 | 教材名称 | 编者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教材 | 精神病学 | 郝伟 陆林 |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 2018年 |
参考书 | 精神病学 | 陆林 |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 2018年 |
撰写人: 高树贵
制定时间:2020 年4月